

-
日期:2020-06-30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长于荡涤胃肠实热,清除燥结积滞,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为苦寒攻下之要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一书中,曾先后用大黄组方十四首(次)之多,就在阳明腑证中,用本品与芒硝、甘草、枳实、厚朴四味药品,先后分别组成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三首方剂。本文就仲景在三首方剂中,把大黄化而裁之,使之宜之,可通于无穷之功效,浅述管见如下。
-
日期:2020-06-28李盛华,男,1959年生,山东菏泽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现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得者。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励20余项;出版《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学》等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240余篇。发明专利3项。
-
-
日期:2020-06-19马融,男,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评审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以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系、肺系疾病为主要方向,主持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12项。牵头制定全国行业指南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文论196篇,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6部、学术专著18部。
-
日期:2020-06-16学科,作为学术领域重要的分类概念,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与研究领域的基本单位。尤其是在2017年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心之一,成为促进人才培养与流动,提升高校学术活力的重要举措。
-
-
-
日期:2020-06-05金明,女,1957年生,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眼科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首届“敬佑生命·荣耀医者”中华医药贡献奖获得者。目前任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中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名誉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等职。发表学术论文170篇,主编著作7部。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项,科技成果奖7次,获得专利6项、成果转化1项。主要研究领域:中西医两种诊治技术攻克疑难性眼底病、视神经疾病、顽固性眼表疾病。
-
日期:2020-06-04表证的概念首见于《伤寒论》(同时其中还间杂使用相类的“外证”一词),指的是太阳病的初期征象。后世则把其列为辨证“八纲”之一,作为专用术语用以标识病变部位,限指外邪侵袭肌表时产生的证候。而在现行教科书中,关于表证的表述却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存在着概念不严谨、界定不清晰、认识不一致的问题,令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兹就此做一梳理分析,以正于同道。
-
日期:2020-06-02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经。主要功效为清湿热、退黄疸,是治疗各种黄疸的要药,还可以用于湿温、湿疮、湿疹瘙痒。《本草经疏》记载:“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现代药理研究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专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