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背景
导航菜单
欢迎光临中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全站搜索
搜索
最新文章
滚动新闻:
图片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杜仲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于:2020-09-01 09:38:35    文字:【】【】【
摘要: 杜仲不仅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更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战略资源,健康价值独特、文化价值突出,是探索全产业链综合开发的典范资源。

 杜仲不仅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更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战略资源,健康价值独特、文化价值突出,是探索全产业链综合开发的典范资源。近年来,随着《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等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业委员会等行业组织的成立,在政产学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下,杜仲产业将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生态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

新政策 支撑杜仲全产业开发走上快车道

  我国杜仲栽种面积约600万亩,占世界杜仲资源总面积的99%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此前中国杜仲产业发展缓慢,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大量杜仲叶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地,国外的杜仲产品开发也走在前列,造成了杜仲产业“国内开花国外香”的局面。

  近年来,国家林业部门发布《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等政策规划,将“杜仲”列入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列为重要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树种等,要求大幅度提高我国杜仲产量和综合效益,形成年产值达1万亿元的杜仲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绿色支柱产业。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杜仲产业开启了快速发展的通路。”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江西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军平说,杜仲“全身是宝”,其应用目前已从单一的药用用途,扩展到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的杜仲橡胶等多个重要领域。

  在多项政策、多个部门的支持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杜红岩研究员带领的杜仲科技创新团队先后选育出果用、雄花用、叶用、果材药兼用等系列杜仲良种,填补了我国杜仲良种的空白。

  2019年5月,杜红岩牵头起草的林业行业标准——杜仲标准综合体颁布,推出了包括《杜仲良种选育技术规程》等9项杜仲林业行业标准,这对促进林业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

  “发展杜仲产业扶贫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社紧密合作,产业发展正在加速乡村振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杨洪军研究员介绍,杜仲高效栽培模式带动农民致富效果显著。

  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的山东贝隆杜仲高效栽培与加工示范基地,采用“科技+公司+合作社”的方式,营建杜仲高效栽培示范园3000亩,建立杜仲雄花茶、杜仲亚麻酸油等生产线。近年来,农民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流转、参加劳务等方式人均创收1.6万元,基地还带动附近地区发展杜仲种植1万余亩。

  “除在生态方面的价值,杜仲的健康价值应更加被重视,药食同源政策为杜仲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肖军平说。

  2017年11月,在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林科院经济林中心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重点药食同源(食药物质)进行了评审,杜仲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杜仲叶有望从单一药用进入在药用和食品领域全面应用的新时代,是杜仲叶开发利用进程的又一次飞跃,对杜仲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杜仲功能食品、饮品主要包括杜仲茶、杜仲晶、杜仲冲剂、杜仲口服液、杜仲酒等,生产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湖南、河南等地区,产品多销往海外。

新气象 搭建平台凝聚资源初现成果

  “尽管杜仲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市场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杨洪军认为,杜仲行业发展面临着杜仲现代临床价值阐释不足、健康价值挖掘不充分、产业价值拓展不宽等困境。

  2019年3月,致力于通过凝聚中国杜仲产业的核心科学家、领军企业共同发力,带动杜仲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向国际的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

  谈起杜仲专委会成立的初衷,肖军平表示,“就是为了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搭建专业平台,让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对接,各界的信息和意见汇聚碰撞,从而提升杜仲的临床价值、科学价值、健康价值、市场价值,推动杜仲大品种大产业发展。”

  成立一年多以来,杜仲专委会在组织建设、研发推广、产业发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效,聚集了相关领域的专家队伍和企业。目前已发展了团体会员37家、个人会员135人。

  “为了引领杜仲行业高质量发展,专委会组织开展了杜仲国际学术交流,与中国中药协会合作开展杜仲高级研修班培训,对杜仲中药炮制研究与应用、杜仲综合利用与开发、杜仲保健品开发、杜仲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培训。”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耿介绍。

  此外,专委会还邀请专家讨论撰写《中国杜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9版)》和《杜仲研究》,每年定期组织杜仲大会,邀请行政管理部门、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和媒体界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交流,探讨杜仲产业未来发展。

  “杜仲的生长年限很长,质量受产地、生态环境、气候各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等。”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屠鹏飞教授认为杜仲产业发展要严把质量关。

  杜仲专委会通过资源、药品、科技三大中心发起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主动性,探讨产业发展各环节要素的把控,提高杜仲相关论文和专利的水平。

  专委会还挂牌成立了杜仲标准与知识产权中心,筹建杜仲网站和杜仲数字科技文化馆,稳步推进杜仲产业全面发展。按照杜仲专委会的五年规划,未来的平台建设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推动支持杜仲产业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和中远期规划,助力杜仲产品科技研发以及创立国家与地方杜仲产业发展基金等。

  而在肖军平看来,杜仲专委会的工作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以杜仲大健康为切入点。

新趋势 依托科技找准定位创新发展

  立体化开发,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挖掘杜仲产业的价值,走现代化、国际化道路,是杜仲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关键。“杜仲全产业发展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用科技造就精品,用精品传承经典。”杨洪军说。

  2019年发布的《中国杜仲中药产业发展报告》认为,杜仲中药产业发展要以中成药产品价值提升为牵引,重点围绕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常见疾病,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为基础,以培育大品种、大企业为手段,将我国杜仲产业打造成与银杏叶、石斛规模相仿的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杜仲综合开发事业。

  “杜仲中药产业发展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严把质量关,不断挖掘杜仲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开发系列中成药和保健产品。”屠鹏飞建议,杜仲产品的科技创新可以从杜仲新药研发、杜仲现有产品二次开发和杜仲保健品开发三个方面着手。鉴于新药研发周期太长,保健品审批较难,应先将已上市的杜仲相关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研究,把品种做大做强。

  杜仲专委会利用会员单位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技术创新与课题研究,于2019年11月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惠民与江西普正药业集团共建院士工作站,为今后全杜仲胶囊的二次开发研发核心关键技术。“依托科技创新,才能进一步推动杜仲相关新型药物的研发,使其达到国际认可的水平。”肖军平说。

  对于杜仲产业的未来发展,杜仲专委会和中国杜仲中药产业发展报告编写组建议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跨界融合。林业、中医药、化工、农业等领域深度合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政府、企业、科技与林农(合作社)共同受益的命运共同体。

  二是将杜仲产业科技创新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杜仲良种培育、杜仲种植与机械规采收、规模化提取及其产品与技术装备研发等技术瓶颈,全面支撑杜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完善的杜仲皮、叶、花、果、材高效利用的杜仲全产业链条。

  四是加强杜仲产业标准制定。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专家制订杜仲培育与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实现杜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

  五是加大杜仲产业宣传力度。迅速提高公众对杜仲产品的认知度,扩大产业影响力,全面推动杜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肖军平相信,杜仲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关键是要对接好国家杜仲产业规划,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将杜仲打造成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示范。

  在未来,杜仲作为中药大品种将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全局带动性,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杜仲产业将向更高的高峰发展。”肖军平说。(王青云)

  相关链接

杜仲中药产业大事年表

  2013年9月,我国首部以单个树种发布的产业报告《杜仲产业绿皮书:中国杜仲橡胶资源与产业发展报告(2013)》发布。

  2016年12月,原国家林业局发布由其授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制的《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

  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将杜仲列为重要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树种。

  2017年5月,原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杜仲产业发展工程”被列为“十三五”全国林业产业重点建设工程。

  2017年11月,原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重点药食同源(食药物质)进行了评审,杜仲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8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成立杜仲产业国家创新联盟。

  2019年3月,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杜仲中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江西吉安成功召开。

  2019年5月,林业行业标准——杜仲标准综合体颁布,包括《杜仲良种选育技术规程》等9项杜仲林业行业标准。

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友情链接:中国政府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 媒体合作: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39健康网 搜狐健康 新浪健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西街11号安格写字楼3层  邮编:100049 

电话:010-86221928 E-mail:zyccw2019@163.com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ved  京ICP备20026696号-1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未经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