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021-03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即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的总称。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本病临床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多伴有腰骶酸痛、带下增多、月经紊乱等,隶属中医学“盆腔炎”“带下病”“癥瘕”“月经不调”等范畴。
-
272021-03我们在日常烹饪中经常会用到佐料,殊不知,有些佐料其实是药食两用的中药。这些佐料不仅可以调和食物的气味、去腥、增香、增鲜,同时还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
272021-03徽学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几十年的专题化研究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全面发展。随着“徽学”研究的兴起,“新安医学”作为其中一部分,逐渐被中医学界乃至史学界和文化界所重视。1978年“新安医学”名称正式确立,至2020年上半年,新安医学研究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最早冠以“新安医学”篇名的学术论文是黄忠民的《浅谈“新安医学”对温病的贡献》;最早的一部研究专著是李济仁著《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此外还有专著30余部,会议论文470余篇、博士论文9篇、硕士论文近30篇。研究课题以内史为主,涉及新安医学成因、概念、流派、理论特色、学术贡献、文献研究、医家群体和名医世家及其学术传承研究、与其他地域医学比较研究等;而外史方面则有新安医学发展的经济与文化基础研究、地理环境因素分析、徽州宗族制度的作用等。
-
272021-03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学习,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尤专中医外治法。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60余年,出版著作《孙谨臣儿科集验录》《医学存心录》,发表论文150余篇。
-
272021-03萧龙友(1870-1960)名方骏,字龙友,别号息翁,解放后,改为不息翁。幼读经史,为清时拔贡,后学医有成,擅长治疗虚劳杂病,论治主张四诊合参。推崇《伤寒论》,重视七情内伤致病,医药并重。曾于1934年与孔伯华在北平创办北京国医学院,以弘扬中医,培养中医人材。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齐名。人称北京"四大名医",尝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及全国一、二届人民代表等职。